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艺术

    一石激起千层浪——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李光

    2025-11-6 10:40 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核心提示: 自从艺至今,志于石,游于艺,尤其善于人物、花卉题材创作,善于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技艺、开拓新题材、表现新时代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文 | 洪 歌

    初秋的阳光褪去了夏日的猖狂,有朋自远方来,好客的心情就像蓝天下的云朵,台州书法家、诗人江维中的造访,因为美石灯光冻,诗人与石头与石雕大师紧密地走在一起。诗与石一直都是我思考的话题,在参观了周李光大师的艺术馆之后,周大师盛情邀请大家一起前往千峡湖游览。千峡湖其实就是青田滩坑水库库区,是瓯江支流小溪上游的一个大型水电站,几百米高的大坝围住一个湖。车子过大坝的时候,周大师开始有点骚动起来,他手指着不远处有个正在拆建之中的村子大岩下说:这就是我的家乡,他就在那里长大。

    库区为什么叫千峡湖?因为有1008个峡湾。他在解说中说:千山万峰围着这碧绿的水,在他眼里这就是一块极品灯光冻石。水就是结晶的美石,四周的山峰奇石就是冻石外层的石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对他雕刻创作原始启蒙——认识石头,雕刻石头要从接受大自然入手。在游船上,他一边指着湖水,一边指着四周的山峰,似乎用心灵的刻刀在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船过之处层层的细浪碧波编织着一张大网,始终把我们围困在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之中,挺着细浪,我们似乎踏上一条逶迤的雕刻之路。

    一、炼石人生

    周李光,男,1970年11月生,青田县北山镇人,中专学历。1987年入青田县石雕厂学习石雕技艺,1992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永丽学艺。1995年创办个人石雕工作室,2013年成立青田县李光石雕艺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瓯南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3年被青田县石雕产业局授予“青田石雕大户”称号,2018年被授予浙江省玉石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23年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自从艺至今,志于石,游于艺,尤其善于人物、花卉题材创作,善于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技艺、开拓新题材、表现新时代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品简洁明快,构思巧妙,奔放大气,参加国家、省级、县级工艺美术展评比荣获金、银奖40多件。有代表作《芙蓉国尽朝晖》《深山藏古寺》《鸣秋》等。有8件作品分别被被国家一级博物馆、青田石雕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发表论文3篇。

    二、1008个峡湾组合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浙江三雕之一青田石雕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所产的封门石是四大国石之一。“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宜;斧凿夺鬼神,人巧胜天然。”1964年大文豪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厂后感慨赋诗。明朝著名篆刻家文彭以“治印唯青田灯光为无上之品”赞誉青田石,从石印代替铜印开始,历代文人墨客都以青田石治印为荣,宫廷的王侯将相以青田玉石治印风靡一时。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馆的组印《宝典福书》,就是乾隆八十大寿,和珅会同浙江巡抚打造的寿礼。青田石雕艺人还携带石雕作品辗转世界各地。1915年,在太平洋巴拿马赛会上,青田石雕一举夺冠,在荷兰的海牙宫也留下了青田石雕的传奇故事,而享誉世界。

    解放后在国家的重视下,文化部派出专家来青田指导、扶持青田石雕的发展,青田石雕迅速发展,当地政府先后组建了四个国营石雕厂。改革开放后,私人作坊迅速崛起,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活跃工艺美术的市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周李光投身青田石雕,从磨刀开始,刻刀就已经长在心里。他说:雕刻的人需要两把刻刀,一把是握在手上的,另一把是藏在心里的。手里的刻刀灵活使用,刀法的老练精湛是苦功夫培养的,心里的刻刀是用思想智慧喂养的,他内心的刻刀就是这1008个峡湾喂养起来的。刚刚开始学艺的时候,他专攻人物与花卉的雕刻,其实是练好手中刻刀的记忆,只有娴熟地运用雕刻刀具的基础上,才能在石头上游刃有余地发挥。细刻镂空等基本技能具备之后,心里那把无形的刻刀与手里的刻刀就自然融合在一起,之后的雕刻就是一幅幅立体的画卷,真山真水的纯净是另外的一种艺术追求了。

    近作《芙蓉国里尽朝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周李光偶遇一块色彩丰富重达三百多斤的封门红花冻石,在看石读石的时候,红色、黄色、白色的冻石告诉他一个宁静、谐和、锦绣的世界,碧波、山峦叠翠等景象共同构筑了一个理想空间。他通过楼台亭阁,浓密的树木与阴翳,打造了一个悠闲没有灰尘的世界。层层镂雕,疏密得体,草木花丛都经过碧水的洗涤,一尘不染的通透里显山露水,那股温暖的烟火气就是他的人生写照。

    一个峡湾有一个故事,一头牛或者羊,一只鸡的晨鸣都可以召唤他内心或者手中的刻刀,在真山真水中寻找一种艺术的境界。

    三、吹拉弹唱是日积月累的手艺

    在工艺美术的行列中,软玉石的雕刻中国主要体现在两个体系:一个是福建的寿山石雕,以浮雕创意为主。另一个就是青田的立体镂雕为主,“透空镂雕,一方面表现极为丰富的层次感,另一方面给人以透气感,能使观赏者的视线透过景物的玉体,感受到纵深空间。”也就是这种空间感给青田石雕的雕刻难度指数不断地升高。如果没有结实的功底是很难动刀,熟练运用圆雕、镂雕、细刻等各种雕刻技艺以及凿、刻刀、刺条、车专(镂空专用工具)各种工具。通过不同的石头反复练习,从普通的石头上试刀之后,再从好的冻石上深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石头的硬与软,石头的脆与粘,不同的石头使用刻刀的轻重不同。镂空的时候行语叫放洞,镂空既要空间层次分明,又要联颈牢固,横洞与竖洞的对应都是考验雕刻者的技能,宁可扎破手指也要保障刀法的细腻。

    “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勺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黑狮。”这是青田县志记载的《采石歌》。从老一辈的的作品寻找高超的雕刻技艺,是周李光学习雕刻的一门基本功课,有型还要有神,从小猴山到和平鸽,从工笔画到泼墨写意,扎实的基本功是立体镂雕的技能必备条件,刻刀正面修细与反面修细,所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比如雕刻树皮的时候,刻刀反面修,树皮就会体现老辣的风格,毛竹的叶子则需要刺条精心的细拉。

    满上一杯酒,周李光讲述着自己的成长之路的过程。判断石头的软硬与粘脆,有时候他会选择用牙齿去试探,不单单是练习过硬的雕刻技能,对石头的认知也特别重要,青田石当中有封门、龙蛋、塘古、山炮绿、北山晶等上百个品种,各种石头的硬度、冻透程度、色彩都不一样,雕刻的时候对石头的特点性质都要全面的了解认知度要全覆盖,认石懂石才能完成完美的雕刻,不同性质的石头采用的雕刻手法都不一样。从《中华老字号》杂志发表周李光的论文发现,他在不断寻找石头,深入雕刻的时候,需要总结自己。

    他经常与青田石雕博物馆常务馆长、著名诗人陈墨先生一起论石话道。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听陈馆长讲石雕历史,一杯茶、一支烟都在聚精会神,在读石打坯的时候与艺术界的人士交流,雕刻作品的意境的时候寻求诗人的视觉。都说酒后胡言乱语,可周李光不这么认为,为了广泛听取艺术界人士对石头认知,他会借用打坯构思的名义,邀请诗人、画家、书法篆刻名流屷一起小聚,酒酣之时,他就抛砖引玉,冷不丁地抛出一个困惑自己的话题,在诗人、画家书法篆刻等名流的争论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他也会作长篇的口述,通过文化人的记录整理,完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艺术雕刻的过程中弥补自己文字语言方面欠缺。一句古诗的解读都会成为自己作品的点睛之笔,在给自己作品命名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把自己的创作雕刻意图与馆长深入交流,一泡茶、一顿酒之后,尘埃落定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微醺。

    四、奔跑是艺术跳远的助力

    在雕刻上一次次地突破自己,是一个工匠的技艺提升,然而精美的石头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突围又是另一种追求。一方面要广泛利用资源采集各类精美的原石,另一方面是管理好工作室,让自己的雕刻团队阵容充满活力。仅此还是不够,雕刻需要走出去,需要不断地奔跑。

    刚刚进入石雕厂的时候,他就萌发了一种闯世界的冲劲,当时广州的交易会是青田石雕销往台湾香港的主要途径,县城、山口一带就有大批赶交易会的人。他哥哥就是其中一个,他把年轻的自己定位一个石头的搬运工的角色,跟随哥哥南下广州,在交易会场馆的附近,租住一家小旅馆,晚上住宿,白天把床等当做展示台,带出去的各式各样的石雕摆放整齐,并把参加交易会的港台客商引导到旅馆,在房间里观赏石雕,通过港台客商或者收藏家的审美里寻找自己雕刻的不足之处。一个小跟班尝试着一堂大课,每一次的聆听每一次的追问就像一注小水流在倾心浇灌一根苗子。

    手中的刻刀会在手指上留下厚厚的茧,心里的刻刀在一次次辗转奔走之间在心壁上同样结痂成茧。在雕刻技艺达到省级大师标准的时候,他抛开小跟班的角色,近十年来,除了雕刻创作,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带着石雕作品四处展览交流,在展览中交流学习,不断地拓宽艺术视野,从年轻时那种在小房间的床铺上,到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的展厅,从零星的几件作品到大卡车,上千件大小不一的作品群体展示,先后在新昌、平湖、嵊州、杭州、上虞等地举办了多场青田石雕巡回展。

    走出青田,老一辈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因为青田石雕跨出国门,青田有了庞大的华侨群体。“进入新时期以来,历代名家青田石篆刻作品在大型拍卖中不断频频亮相。让石雕作品走向拍卖行,又是另外的一种尝试,比如2015年西泠印社拍卖,齐白石刻青田石印章‘大匠之门’,为其‘单刀直入’风格的典型代表,成交价920万元。2020年北京保利拍卖,吴昌硕刻青田石印章为‘吴带当风’风格代表,印文‘海日楼’为清末学者沈曾植旧藏,成交价632.5万元。西泠印社2024年春季二十周年拍卖会,吴昌硕为高邕刻青田石‘泰山残石楼’印,成交价以18万起拍,931.5万元成交。”这是著名石雕研学专家陈墨先生一段话。周李光为了盘活青田石雕的发展道路,也把作品进入拍卖行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2025年7月30日(北京时间),他的作品《芙蓉国里尽朝晖》在美国杜邦第十五期夏季拍卖会,成功地以1674200美元落锤,被一个美籍青田华侨潘某拍得,创下了青田石雕最新的又一大最高记录。

    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物,周李光在站位上做好一个忠实的传承者的同时,不忘发展壮大的使命。展览是交流学习宣传的盛会,而拍卖是壮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他雕刻着,并扛着发展壮大青田石雕的大旗,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五、画外音

    正如青田石雕老一代国家大师张爱庭{周李光的师公}对他的期望:“扛起大旗,才是一个雕刻者的本色”。周李光就像千峡湖一样,湖光山色之间展望着雕刻的未来,平静的湖面碧波荡漾,水底的鱼虾组合着艺术的大餐,他似乎站在一个山坡上,喊着响亮的号子,并向无边的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波浪推着雕刻之舟驶向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