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惧二炮手 ——记抗美援越老兵吴金德
2025-10-26 17:16 中生网核心提示: 勤劳是老兵的本色,到八十多岁他还在种植贝母、元胡等药材,去给儿子的香榧基地帮忙。他所在的自然村石上,位于大盘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山脚,毗邻大盘山药用植物园,是将来旅游发展之地。
作者|周梅玲
吴金德,生于1942年9月,大盘镇小盘村石上自然村人。1963年冬应征入伍。1965年入党,在部队期间曾任副班长,因表现优异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5年8月参加援越战争,作为二炮手以不怕苦累的顽强精神胜利完成任务,被授予个人二等功勋章。1966年8月回国。1969年退伍回乡务农。
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石上自然村,地处大盘山脚,这个只有20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如今常年在家的只有六七位年迈的老人,老兵吴金德就是其中一位。
初夏的上午,吴金德在村里的树下乘凉。84岁高龄,说话声音洪亮,步履稳健,神采奕奕。闻说来意,老吴有点不好意思,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光荣历史,都是应该的。提起那些战争经历,老吴也轻描淡写,说那是军人应该做的,他说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死,就是军人本色。
其实吴金德是军人世家,父亲吴茂法1946年参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荣立二等功,身负重伤导致二级伤残。家里兄弟姐妹6人,吴金德排行老大,父亲的军人品格从小影响着他。因为父亲腿脚不便,所以他从小就是父母的好帮手,弟妹的好大哥。1963年征兵之际,吴金德踊跃应征,顺利入伍,给弟妹做了一个好榜样。
吴金德1963年入伍的是8253部队54分队,当时是步兵,在福建省南安市满山红服役。5个月后因为表现优异,又是根正苗红,1964年4月选到高射炮兵营到广西训练。高射炮炮班由多人组成,每个炮手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吴金德所学的是至关重要的二炮手,二炮手的任务是负责在高低方向上搜捕和瞄准目标,负责踩下发火踏板开射。在广西的一年中,吴金德刻苦训练,胆大心细业务精,被组织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同时其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威胁中国安全。1965年4月越南请求中国支援。中国决定向越南全面提供无偿援助。为了打击美国空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封锁,1965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高射炮部队轮换入越作战。吴金德那时正在广西,所在部队接到了“援越”这一艰巨的任务,代表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领袖、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国家“五个伟大”的使命出兵援越。军令如山,部队连夜出发往中越边境。从广西平阳到越南关口,驻扎帐篷,随时待命。
到越南后不仅是战斗任务重,生活上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由于越南气候炎热达到40多度,部队官兵们水土不服吃不下饭,一个连队180多人,一天20斤米都吃不了,水源也严重短缺。前半年由越南供应伙食,由于当地经济困顿,平时吃的都是腌萝卜之类的酱菜,半年只吃到过一次鱼,是唯一的一次荤菜。半年后,伙食由中国兵工厂运过去,伙食才有所改善。吴金德身任副班长,吃苦受难在前。在那恶劣的环境中晕倒了4次,身体上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战争是残酷的,生死存亡在顷刻间。吴金德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美军来袭,同去援越的607营,被美军一个炮弹扔到指挥部,四架高射炮三架底朝天,全部人员就剩一个通信兵尚存。短兵相接之际,你死我活,危险万分。在万分危难之际,就体现出一个军人的本色。1966年5月6日,美军飞机在上空盘旋,炸弹扔在连队附近,他们的班长被炸弹震昏迷过去。作为副班长的他临危不惧,指挥炮队继续瞄准敌机作战,连发4门炮,打落了4架美国飞机。由于声响巨大,每个战士的耳膜都被震耳欲聋炮声震碎,人人血流满面。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他所在的班荣获集体二等功,吴金德荣立个人二等功,这是他们连队唯一的一个个人二等功。
在越南期间,居无定所,驻扎的帐篷就是他们的住所。碰到情况变化需要转移阵地,高射炮和炮弹的搬移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炮弹一发重32斤半,一个箱子3发炮弹重量将近100斤,吴金德都是一个人抱一箱到车上,别的战士基本是两个人抬一箱。他们半个小时就能把炮弹全部装好,把高射炮挂到货车车斗上,准备完毕后举起红旗示意,随即出发。
1966年8月,吴金德回国。之后在武汉军区继续服役,主要是在武汉大桥值守。正值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复杂的形势需要战士们随时听从指挥,24小时守护武汉大桥。
1969年,距吴金德入伍已有6年。吴金德因为从小没有读过书,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想想在部队也没有发展的可能,就打定主意复员回家。部队领导多次挽留他,但他还是决定回家。因为家中父亲因战伤残,兄弟姐妹6个他是老大,报效国家的同时,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复员之际,因为他的优异表现,组织上寻找机会让他就业,曾经安排到杭州铁路局,被他谢绝。又安排到大盘乡食品站,也被他谢绝。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外出工作只能幸福他一个,在家里务农,勤劳耕作,才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在他84岁的耄耄之年,我问他有没有因为没参加工作而后悔。他说不后悔,在当时是别无选择。退伍后他一直在村里担任自然村队长和行政村村委,帮助兄弟姐妹们成家,自己也组成了幸福的家,育有两儿一女。勤劳是老兵的本色,到八十多岁他还在种植贝母、元胡等药材,去给儿子的香榧基地帮忙。他所在的自然村石上,位于大盘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的山脚,毗邻大盘山药用植物园,是将来旅游发展之地。农村失地保险加上老兵补贴,每个月能拿三千多元。对于当年经历的烽火岁月,吴金德认为是理所当然。对于如今的生活,吴金德也感到十分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