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守卫文书 ——记抗美援朝老兵蒋定梅
2025-10-26 17:06 中生网核心提示: 蒋定梅,1931年1月6日出生,方前镇寺岙人。1951年应征入伍,在部队里担任“文书”一职。1952年,因文书工作出色,被授予三等功。
作者|周梅玲
1951年,刚满20周岁的蒋定梅完婚不久,得知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且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决定报名参战。和家人一说,家人也很支持,这给了他莫大鼓励和勇气。
他从寺岙步行到安文报名,后又步行三天两夜到金华集合。期间,晚上累了,就找个祠堂窝在墙角睡一觉,第二天继续赶路。到金华和部队集合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向朝鲜出发。
蒋定梅随部队到达丹东后,步行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一路看到铁路都被炸毁,满目疮痍。他们晚上赶路,白天躲进山里休息,慢慢向目的地前进。
初入朝鲜,直面战场,敌机在头顶盘旋,时不时投下照明弹,一发现志愿军就俯冲扫射,非常危险。作为一名新兵,刚开始难免有紧张情绪,但首长的鼓励引导提升了战士们的信心。看着朝鲜山河破碎,老百姓没有完好的房子,蒋定梅对朝鲜百姓心生同情,同时也对美国暴行深恶痛绝。
入伍后,蒋定梅被编在工兵十四团机械连。因他是初中毕业,在当时算是“高材生”,被团部委以机械连“文书”一职,负责保管战场上机要文书。提及文书工作,蒋定梅坚定地说道:“命可丢,保密箱不可丢。”机要文书都锁在一个木头箱子里,装着抗美援朝的军情军机,包括保密文书、作战计划等重要文件。看着战友们拉大炮、扛弹箱上前线,蒋定梅虽不用冲锋陷阵,但深知自己的责任同样重大。
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与保密箱寸步不离,连吃饭、上厕所、睡觉都要随身带着。他细心耐心,脑子灵笔头勤,强烈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他所在的连队资料从未有过丢失,记录也清清楚楚。
日常工作中,通讯员将文件送达后,首先例行登记,第一时间让连长过目,然后将每一份文件放入保密箱内。
除了看守保密箱,蒋定梅还负责记录每天战况,我方人员伤亡、武器损失等情况,并对作战英勇的战士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记录。看到一位位朝夕相处的战友从鲜活的生命化作一个个冰冷的数据,蒋定梅总是满含泪水,心里无比沉重。
1952年,蒋定梅因文书工作出色,被所在连队授予“三等功”一次。
在部队里生活艰苦,规定的是7天吃一顿饺子、一餐米饭,其他时间吃高粱、炒米等干粮,但打仗过程中,还是经常要挨饿的,吃一顿饱饭也难。睡觉也一样,因为打仗要经常转移阵地,所以睡觉都是抽空随便找个地方躺下就睡。虽然不用直接上前线,但身处战场,和前线战士同呼吸共命运。每天思考的都是工作,没有闲心去想家。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蒋定梅随同所在部队回到了长沙,继续担任文书一职。1955年被安排到浙江杭州制氧机厂工作,1962年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回家支农。如今,蒋定梅已有95岁高龄,在养老院过着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