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失眠者与拾眠者对话录
2025-10-19 19:57 中生网核心提示: 编者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立祥教授;仿《内经》对话文体,将睡眠科普精义寓于问答之中,冀传古圣之心法,解今人之困顿。
失眠者问曰:
“余长夜辗转,目不得瞑,形神交瘁,如舟失港。敢问其道,何以致之?”
拾眠者对曰:
“善哉问!夫眠食者,生人之本。上古之人,其卧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今子之困,当察其源,远其害,近其道,拾其慧。请为子陈之。”
---
第一问:远失眠“五因”
失眠者曰: “愿闻其源。”
拾眠者曰:
“诸失眠者,其因有五,犹五贼伤身,不可不察。
一曰生理之因。《灵枢》有言:‘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今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常,营卫乖乱,此生理性失眠之由。
二曰病理之因。《伤寒论》云:‘虚烦不得眠。’热病扰心,或今之甲亢、喘促,皆令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此病理性失眠之候。
三曰心理之因。思虑焦灼,心火独亢,如《景岳全书》所言:‘劳倦思虑太过者,神魂无主,所以不眠。’此心理性失眠之苦。
四曰伦理之因。孟子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日间行事有亏,则夜间心神不宁,此伦理性失眠之症。
五曰地理之因。《周礼》云:‘室有阴阳之宜。’今之居所,噪音侵扰,光害不息,使人失天地之和,此地理性失眠之困。”
---
第二问:近睡眠“五觉”
失眠者曰: “源既明矣,何以近道?”
拾眠者曰:
“道在寻常,返璞归真,其觉有五。
一曰生理之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如《老老恒言》所诫,起居有常,此生理性睡眠之基。
二曰病理之觉。身有沉疴,则嗜睡自保,如《内经》所载,此身体自救之机,当明察之,此病理性睡眠之示。
三曰心理之觉。《上古天真论》曰:‘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先睡心,后睡眼,此心理性睡眠之要诀。
四曰伦理之觉。仁者静,仁者寿。日间持中守正,夜间自得心安,此伦理性睡眠之福。
五曰地理之觉。《礼记》言君子之居,必当户向阳。栖息之室,洁雅为宜,此地理性睡眠之境。”
---
第三问:拾智眠“五宝”
失眠者曰: “道已闻之,何以得慧?”
拾眠者欣然曰:
“善!此问及本矣。融贯古今,知行合一,可得五宝。
一曰生理之宝。以今之科学,调自身节律,恒作息,节寝食,如古之养生家,做身之主宰,此生理性智眠。
二曰病理之宝。不讳疾,不滥用,善用CBT-I诸法,辅以医药,是为病理性智眠之智。
三曰心理之宝。借正念呼吸,习止念之法。昔东坡云‘安心是药’,蔡季通言‘先睡心’,皆心理性智眠之方。
四曰伦理之宝。效法曾子‘吾日三省’,睡前涤荡心灵,使良知为最佳安神剂,此伦理性智眠之德。
五曰地理之宝。承古‘顺应自然’之思,用今科技之器,造静暗适之智慧眠境,此地理性智眠之巧。”
---
失眠者闻之,豁然而悟,再拜曰:
“闻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明五因而远之,修五觉而近之,拾五宝而慧之。余知所以自为矣!”
拾眠者执其手而嘱曰:
“善!神守于心,魂安于舍,则夜夜皆得黑甜之乡。子其勉之!”
---
(对话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