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寄哀思 精神永传承——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49周年
2025-9-11 16:17 中国新质生产力网核心提示: 秋风又至,思念绵长。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49载岁月流转,他的名字始终与民族复兴的征程紧密相连,他的精神始终是照亮中国前行的灯塔。
编者按:秋风又至,思念绵长。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49载岁月流转,他的名字始终与民族复兴的征程紧密相连,他的精神始终是照亮中国前行的灯塔。
本文以“丰碑—传承—奋进”为脉络,既用扎实的史实勾勒伟人功绩——从秋收起义点燃革命星火、遵义会议扭转历史航向,到建立新中国让人民“站起来”,再到领导“两弹一星”筑牢国家底气;也以鲜活的实践诠释精神传承——韶山的缅怀仪式、校园的长征诗诵、脱贫战场的扎根身影、航天人对“九天揽月”的践行。文中2024年GDP突破134.9万亿元、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等数据,更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变迁有了具象注脚。
缅怀不是回望过去的停驻,而是面向未来的出发。这篇文章既是对伟人的致敬,更是对每一位读者的召唤——从历史中汲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实事求是”的清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让毛泽东精神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中华大地恸哭,亿万人民垂泪。49载春秋流转,秋风每至,对他的思念便如陈酒般愈发醇厚;岁月更迭,他的丰功伟绩、思想精神,始终如灯塔般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航程,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一、丰碑永驻: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功绩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奋斗的一生,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都留下了他力挽狂澜的身影。

当大革命陷入低潮,他振臂高呼“枪杆子里出政权”,领导秋收起义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在井冈山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让迷茫中的中国革命看到希望;

遵义会议上,他以过人的战略眼光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党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如明灯般指引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重重封锁,让中国革命“柳暗花明又一村”;

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科学预判战争进程,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载,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

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束了百年屈辱史,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此后,他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突破核技术与空间技术壁垒;教育普及、医疗体系初步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筑牢根基。他的功绩,早已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二、薪火相传:浸润在时代血脉里的精神力量“人亡业显,身去功存”,毛泽东同志虽已远去,但他的思想与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49周年忌日之际,全国各地以不同方式缅怀伟人:湖南韶山冲,自发前来的群众手捧白菊,在毛泽东铜像前深深鞠躬,聆听讲解员讲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故事;校园里,老师带领学生诵读《七律·长征》,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感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社区活动室里,老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回忆毛主席时代的奋斗岁月,向年轻人传递“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航天发射中心,科研人员以“长征”命名火箭,用“上九天揽月”的成就,践行着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期许。

这份传承,不止于仪式,更在于行动:脱贫攻坚战场上,干部们扎根基层,如毛主席当年“深入群众”般访贫问苦,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白衣为甲,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逆行出征;青年学子们在实验室、田野间深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逐科技梦想——这正是毛泽东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实践。

三、继往开来:在伟人期许中书写新的时代答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49年前的模样:经济总量2024年增至134.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高铁营业里程超4.5万公里,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二以上;“嫦娥六号”2024年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蛟龙号”深潜突破5600米、“神舟”系列飞船常态化载人飞行,科技成果惊艳世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达1.75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愈发优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盛世,正如毛泽东同志生前所愿。

但我们深知,前行之路从非坦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毛泽东同志留下的精神财富,仍是我们战胜挑战的底气: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指引我们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清醒;他“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提醒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激励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勇毅前行。今日缅怀,不是停留在追忆,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当“中国红”映照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当“创新蓝”闪耀在科技攻关的前沿,当青年一代高唱《歌唱祖国》奔赴远方,我们便是在以行动告慰伟人:您开创的事业,我们正接力推进;您期盼的未来,我们正奋力书写。49载风雨兼程,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早已与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秋风又起,思念如初,而这份思念,终将化作我们奋进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必将继承伟人遗志,赓续红色血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让伟人精神永照千秋!

七律·缅毛泽东逝世四十九载秋风萧瑟又重阳,九域同悲缅润之。秋收举帜燎原火,遵义拨云指路灯。抗战驱倭凝众志,两弹护国震环时。初心不改承遗志,敢教日月换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