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文化

    大汶口文化邮票发行研讨会在泰安举行 共推文明瑰宝登“国家名片”

    2025-9-10 09:16 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核心提示: ​2025年9月8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泰安市集邮协会、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汶口文化邮票发行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邮政业务部顺利召开。来自邮政系统、文化研究、考古文博等领域的二十余位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汶口文化遗址走…

    2025年9月8日,由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泰安市集邮协会、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汶口文化邮票发行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邮政业务部顺利召开。来自邮政系统、文化研究、考古文博等领域的二十余位领导与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汶口文化遗址走进“方寸邮票”的可行性、文物选择、申报推进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这一中华文明“元文明”通过邮票走向大众凝聚共识。

    本次研讨会由泰安市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周鹏主持,参会阵容专业多元,涵盖多方力量: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邮政业务部经理孔令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冯舒拉、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大汶口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董传元、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贾效华、大汶口文化学术部主任温兆金、泰安市徂汶景区徂徕山大汶河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李宗保、大汶口民俗博物馆馆长周常安、《文明之源大汶口》著作者马广东等与大汶口文化有关的研究人员与文物考古专家,以及山东省集邮专家库专家、黄河集邮研究会会长展庆堂、秘书长季乐源,泰安市集邮协会秘书长马利、学委主任阴法正等集邮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会,为研讨提供权威支撑。泰安市邮政分公司部分员工、泰安市集邮协会会员代表列席会议。

    会议伊始,主办方点明核心意义:大汶口文化作为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而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是传播文化、连接大众的重要载体,此次研讨旨在探索二者结合的路径,让沉睡的史前文明通过邮票“活”起来。随后,参会领导与嘉宾依次致辞,从不同维度阐述大汶口文化邮票发行的价值——中国邮政集团泰安市分公司邮政业务部经理孔令振致欢迎辞,强调邮政系统对文化传播的责任;冯舒拉会士做了《邮票印制工艺与防伪技术》的学术报告,并从集邮行业视角,分析大汶口文化与邮票结合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董传元院长介绍大汶口文化分布于鲁豫苏皖等地,并指出大汶口文化元文明特质,系统梳理大汶口文化的“四重主要源头”属性(礼义之源、家国之源、文字之源、太极之源等),并介绍团队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产业转化上的前期铺垫,指出邮票是让大汶口文化“破圈”的关键载体。展庆堂会长结合黄河集邮研究经验,提出文化与邮品融合的思路。

    研讨交流环节成为会议核心,各方围绕“大汶口文化的出土文物、重要地位、适合上邮票的文物”展开深度讨论:泰安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周鹏首先梳理中国邮政历年同类邮票发行情况,为申报提供参考;董传元、温兆金、马广东、李宗保、周常安、贾效华等大汶口文化专家,重点推介了多件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包括1973年已登上邮票的彩绘红陶鼎,以及黑陶高柄杯、八角星纹彩陶豆、嵌绿松石骨筒、玉钺、大口尊、白陶鬶、红陶兽形壶、象牙梳等,详细解读这些文物的工艺价值、文化内涵与视觉呈现潜力,为邮票选题提供实物依据;冯舒拉会士则聚焦邮票申报流程与设计规范,解答申报环节的关键问题;泰安市邮政公司、泰安市集邮协会、黄河集邮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还就资源对接、后期传播等话题补充发言,提出“邮票+数字”“邮票+教育”的延伸思路,如在邮票植入二维码链接数字展厅、开发研学课程等。

    经过充分研讨,会议达成明确共识:参会各方将紧密配合地方政府与邮政系统,把此次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加快推进大汶口文化邮票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让这一承载六千多年文明记忆的“元文明”,通过“国家名片”走进千家万户,助力黄河文化传承与中华文明弘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