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科普

    王立祥:“医病四哲”,构建“融合医学”的哲学之桥

    2025-8-19 17:19 中生网

    核心提示: 笔者凝练四十年医道精粹的“医病四哲”框架——医病循“四理”、医病铭“四诊”、医病开“四方”、医病系“四生”,以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为基石,融汇中西医智慧,构建起一套贯通“防-治-救-算”、心系患者“生存-生活-生机-生命”的融合医学哲学体系,与当…

    今值医师节,笔者凝练四十年医道精粹的“医病四哲”框架——医病循“四理”、医病铭“四诊”、医病开“四方”、医病系“四生”,以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为基石,融汇中西医智慧,构建起一套贯通“防-治-救-算”、心系患者“生存-生活-生机-生命”的融合医学哲学体系,与当代杏林医者分享之。四维纲领为纲,阐释其内在的哲学统合与时代价值。


    王立祥:“医病四哲”


    一、医病循“四理”:疾病认知的立体维度

    此乃辨证之根本,突破传统生物医学局限………

    1. 躯体生理病机: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生化基础 + 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理论,共探物质层面的“形病”。

    2. 精神心理病机:西医神经内分泌、精神心理学 + 中医“七情内伤”“形神一体”观,解“神病”之结。

    3. 社会伦理病机:将医患关系、家庭支持、医疗公平、职业压力等纳入病源分析(如“仁心仁术”遭遇信任危机可致“医源性疾病”)。

    4. 环境地理病机:宏观如气候变迁(“五运六气”启示)、污染暴露;微观如居住空间、工作场域对身心的塑造(“天人相应”的现代表达)。

    哲学内核:“整体性”与“关联性”。疾病非孤立存在,而是多层生态系统失衡的显化。中西医在此互补:西医精于微观解析,中医长于宏观关联。

    二、医病铭“四诊”:感知世界的双轨智慧

    超越技术之争,实现中西医诊断学的创造性融合………

    1. 中西医“望诊”:西医影像学、内窥镜洞察脏器形态 + 中医望神、色、形、态判断整体气机。

    2. 中西医“闻诊”:西医听诊器、实验室微生物分析 + 中医听声息、嗅体味辨脏腑寒热虚实。

    3. 中西医“问诊”:西医结构化病史采集、量表评估 + 中医十问歌探求病因病位(尤重主观体验与社会背景)。

    4. 中西医“切诊”:西医脉搏血氧、触诊肿块 + 中医脉诊独候寸口,体察气血阴阳动态。

    哲学内核:“主体间性”与“多元证据”。诊断是医者感官、科技工具与患者叙述的共构。中医重“司外揣内”的直觉与经验,西医重客观指标,二者结合方得全貌。

    三、医病开“四方”:干预生命的时空艺术

    从被动治疗跃升为主动生命健康管理,体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精髓………

    1. 防疾病“处方”:西医,疫苗、筛查、高危干预;中医,体质调理(食疗、导引)、节气养生、情志调摄;整合,基于“四理”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如:针对A型性格+高脂血症者的“减压+降脂”综合干预)。呈现基于“四理”制定预识预防、预警预防、预备预防的“三预”防病处方。

    2. 治疾病“处方”:西医,靶向药物、精准手术;中医,辨证方药、针灸推拿;融合,如肿瘤化疗期联合中药减轻毒副反应、调节免疫(“祛邪不伤正”);心身疾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疏肝解郁中药。呈现基于“四理”制定中西医结合、整合、融合“三合”治病处方。

    3. 救疾病“处方”:西医,心肺复苏生命支持(胸外按压、腹部提压、体外除颤、ECMO、CRRT………)、创伤急救;中医,急救针灸(醒脑开窍)、参附类回阳救逆;协同,危重症中,西医技术维持生命,中医参与调节内稳态、促进复苏(如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救治指南)。呈现基于“四理”制定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三化”救病处方。

    4. 算疾病“处方”(数字医疗):大数据预测风险(AI分析“四理”数据预警疾病);智能辅助决策(融合中西医知识库的诊疗推荐系统);远程监测与干预(穿戴设备+中医体质辨识,动态调整“防/治”策略);虚拟现实疗愈(VR心理疏导+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呈现基于“四理”制定识数、辨数、用数的“三数”算病处方。

    哲学内核:“知行合一”与“时空预见”。处方不仅是当下手段,更是面向未来生命健康的投资。尤其“算处方”是数智时代对“上医治未病”的终极践行,使医学从反应式迈向预见式。

    四、医病系“四生”:医学终极的人文皈依

    疾病不仅是躯体的异常,更是对患者生命完整性的撕裂。医学对“生命”的守护,需超越生物学层面的“存活”,直抵生命意义的重建………

    患者的“生存”:超越生物学生存率,关注带病生存期的尊严与意义。缓和医疗(西医)+ 中医扶正固本、情志安宁,实现“优逝”(善终)……

    患者的“生活”:关注疾病对日常功能(饮食、睡眠、工作、社交)的影响。整合康复医学(西医PT/OT)+ 中医食疗、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助力回归有质量的生活……

    患者的“生机”:激发生命自愈力与希望感。西医心理社会支持 + 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信念培育,助患者重燃生命动力(“生机”是生理机能与精神意志的共同复苏)……

    患者的生命:从存活到存在的价值重构。疾病不仅是躯体的异常,更是对患者生命完整性的撕裂。医学对“生命”的守护,需超越生物学层面的“存活”,直抵生命意义的重建。生命质量归结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生命的“深度”、生命的死亡作为生命终点“厚命”的完成式……

    哲学内核:“以人为本”与“敬畏生命”。医学的终点不是消灭疾病,而是护卫人在疾病境遇中的意义与尊严。尤其“生机”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多重支持下达成的生命觉醒与升华。

    综上“医病四哲”绘制中西医在哲学层面的深度对话与融合蓝图:本体论上,统一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元疾病观,与中医“天人相应”“形神一体”高度契合;方法论上,“四诊合参”融合主客观证据,“四方并施”整合干预手段,体现“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价值论上,“系四生”将疗效标准从生物学指标升华至生命质量与意义,呼应“医乃仁术”的普世精神;时代性上,“算处方”将数字智能内化为新质生产力,使古老医学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生。此体系是一种集生物生理、精神心理、社会伦理、环境地理的现代医学模式,更是一种生命健康观照的哲学态度——它要求医者:于微观处见精准(生理),于情志处见通达(心理),于关系处见仁爱(伦理),于天地间见敬畏(地理),于数据中见未来(算理),最终于患者眼中见自己!

    医学的真正使命,是让患者即便在疾病的狂风骤雨中,仍能触摸到生命之树的根脉——那连接着尊严、关系、意义与自由的生生之力。当医生俯身倾听的不只是心跳,还有心跳背后的渴望,医疗才真正回归“生命”的本源。笔者四十载躬耕杏林,万例抢救、千篇著述、百项发明,通过“交换、比较、反复”总结“医病四哲”,构建“融合医学”的哲学之桥!值此医师节,谨向所有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心肺复苏王立祥观点》

    【参考文献】

    [1] 王立祥:培育“三病”、“三理”、“三生”合一的现代郎中,人民日报健康号,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baidu1807812654827731830

    [2] 王立祥:培育“三病”、“三理”、“三生”合一的现代郎中,科普中国客户端,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baidu1807812654827731830

    [3]王立祥,立体心肺复苏 立体健康 立体数字:"三立一体"理念,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https://rs.yiigle.com/CN121430201901/1115160.htm

    [4]王立祥,谱写生命健康时代“心”华章 ——记中国心肺复苏“三立”战略理论与实践,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年8月第31卷第8期 Chin Crit Care Med,August 2019,Vol.31,No.8

    作者:王立祥(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获医学科学家奖、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健康中国”2012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国家工信部、卫健委5G+心脏猝死防治救系统项目首席专家,国家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专家,全军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三色文化”、“三向文明”、“三生文脉”倡导者,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系列指南、中华精准健康传播专家共识系列指南领衔制定者。“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发明人。“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救”在身边的5G+生命急救平安站“惠民工程建设》;国家卫健委主管《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主编。医学参考报第一届医学科学普及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心肺复苏王立祥观点》等专著10部、获国家百项专利、发表论文千篇。

    兼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委会主委、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创始主委等职务;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第三届编委会副总编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