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学会浙赣调研行:农医融合视角下的地名文化赋能实践
2025-8-1 20:51 中生网核心提示: 中国地名学会提出的“地名基因解码”理论作为此次调研的方法论核心,其“三维一体”的分析框架在实际调研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该理论通过系统解构“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言文化、地名承载文化”的互动关系,为调研组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
7月20日至23日,中国地名学会“地标产业赋能计划”调研组深入浙江金华、江西南昌两地,围绕“地名文化与道地药材产业的融合”展开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由学会执行会长、代理秘书长陈士国带队,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应邀参加并出席座谈会。
中国地名学会提出的“地名基因解码”理论作为此次调研的方法论核心,其“三维一体”的分析框架在实际调研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该理论通过系统解构“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言文化、地名承载文化”的互动关系,为调研组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
调研组首站走进金华市,聚焦当地“金线莲产业及农医融合新模式”,这成为调研组剖析的首个样本。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里,调研组成员详细考察了金线莲新品种培育体系,并深入探讨茶叶籽油等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潜力。农医融合作为新兴业态,正尝试打破农业、中药材、中医医疗与自然康养之间的传统界限,构建从种植到健康服务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作为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培育在金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调研组特别关注其“农医融合”创新模式——通过“融合农业种植、产品研发与康养服务”,打通“田间到多场景应用”的转化通道,让金线莲不再仅仅是初级农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它被开发为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构建起“集中药材种植、健康疗养、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这种模式为地名品牌注入了科技与健康的双重内涵,也将金线莲打造成为金华的新名片。
转赴江西南昌,调研组的目光则转向“多花黄精与葛根产业”。在与江西省大可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座谈期间,科技提升与资源整合成为关键词。调研组一行特别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需加快地方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规模化、数字化、标准化。
座谈会上,调研组对当地企业提出具体建议:建立“道地药材溯源体系”,将地名文化转化为产品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开发融合本地文化元素的包装设计;构建“产地名+产品名”的双重地理标识保护机制。这些举措直指当前农业地标产业普遍存在的“有特产无品牌、有产品无溢价”痛点。
调研组通过深入调研与交流,形成以“探索地名文化赋能地标产业”为基础、“协调科研力量、人才资源、多元资本、市场渠道”为拓展的赋能体系,为中国地名学会“地标产业赋能计划”夯实基础。
著名品牌学者、资深媒体人杨晓东博士应邀参加相关活动。中国地名学会项目管理部、地标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管理办公室、地理标志分会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