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医药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年会聚焦:韧性医院建设与灾难医学体系的新发展

    2024-12-19 18:53 中生网

    核心提示: 作为中国灾难医学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灾难医学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实践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主委在会上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韧性医院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实施路径,成为年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2024年12月7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作为中国灾难医学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灾难医学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实践路径展开深入交流。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主委在会上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韧性医院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实施路径,成为年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刘中民主委于学术年会现场进行汇报)

    报告中刘中民主委指出,随着全球灾害风险的加剧和我国灾害类型的多样化,现有医疗体系在面对重大灾害时暴露出一系列短板,包括医疗资源调配不足、应急管理效率低下以及灾后恢复迟缓等问题。韧性医院建设旨在通过全方位提升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和恢复能力,为城市韧性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这一理念已成为灾难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并在国内外多次重大灾害救援中展现了实践价值。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构建)

    刘中民主委强调,韧性医院的核心不在于单纯的建筑抗灾能力,而是通过优化医院的组织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协同,构建覆盖灾前预防、灾中响应和灾后恢复的全周期运行体系。具体而言,灾前需强化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建立稳定的物资储备与后勤保障体系;灾中则依托智能化信息平台,确保跨部门高效联动与资源调度;灾后则注重快速恢复医疗功能,为受灾地区提供持续服务。这一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战略需求。


    (韧性医院体系建设)


    (东方医院实践备灾医院功能模式)

    报告中,刘中民主委结合河南“7·20”特大暴雨和东方医院韧性医院建设等实际案例,对韧性医院在灾害医学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韧性医院的建设需要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并举。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强化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医院应急决策的精准性和救援效率。


    (全体委员会上合影)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刘中民主委提出的韧性医院建设体系,为灾难医学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导,与会专家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韧性城市院前心脏猝死防护救体系建设蓝皮书》等系列韧性医院建设专家共识。本次年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灾难医学研究进入新阶段,韧性医院建设将在未来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韧性医院建设专家共识发布)


    【参考文献】

    [1]刘中民,《灾难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2]刘中民,周丹.《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 刘中民,王立祥,李静. 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体系建设蓝皮书(2022)[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11月第34卷第11期

    [4]周飞虎,王立祥,刘中民.陆战伤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8(4 2023-05-18

    报道:刘中民、王立祥、周飞虎、李静、刘亚华、周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