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凭体系而强大
2024-8-29 15:30 中国新质生产力网核心提示: 作为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突出强调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努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突出强调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努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标志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要条件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精神,必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跳出生产服务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局限,认真克服片面性认识和“一刀切”做法,真正确立虚实相生、体系化互补的辩证观念,切实做到因地制宜,深入领会新质生产力凭体系而强大的深刻内涵。
新质生产力整合体系化潜能。所谓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产业,具有生产消费共时化特点和服务适配生产需求的根本属性。其中,当属重中之重、当务之急的创新研发和商务交往服务业,位于品牌生产的微笑曲线两端,既包括科技研发、产业创新、市场扩张、跨境购销,也包括产品设计、检测认证、技能培训、风险投资,乃至全球市场、售后服务,不但具有对象化依存、个性化服务、知识技术附加值密集等特征,而且有利于摆脱“低端锁定”,促进高精尖技术攻关、卡脖子领域突破,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有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一个是新质战斗力,来自一线战士和二线战力服务体系的优化组合。众所周知,现代士兵之所以战力强悍,不仅依靠体力、精力、意志力和严格训练,而且依靠战场协同及其现代化战斗力体系,包括武器装备、战场感知、火力调度、交通通信体系。也就是说,在一个英勇无畏的现代战士身后,屹立着一个体现新质战斗力的军事现代化服务体系。另一个是新质加工力,来自一线农业工人和二线生产服务体系的优化组合。譬如当年美国,曾不得不以总人口占比超过85%的农民来养活全国。然而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一旦建成,仅需3%的农民就满足了全国所有农产品需求,且牛肉、小麦和玉米出口分别占世界市场40%、50%和60%。奥秘即在于体系支撑,包括气候预报、土壤改良、生物育种、除虫施肥、农机灌溉、田间管理、收储运输、品牌营销等现代化农业服务业行业工种,其人口占比竟然高达18%。结论同样是,在一个农业强国的农民身后,屹立着一个强大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
新质生产力强调结构性创新。新质生产力凭体系而强大,体现于内涵要素即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其中,新质劳动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劳动力,而是现代产业工人,即拥有现代素质和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其特点是人的现代化,表现为素质觉悟、生产技能、人均产出的现代化。新质劳动资料不再是功能有限的传统工具或机器,而是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加持的现代机器人体系,即从烦琐沉重、大量重复,走向了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快递式送达,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新质劳动对象不再是自然、原始的材料,而是以创新生成为特点,历经优选优育、科技予以处理、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的劳动对象,比如合成纤维、工程塑料、芯片部件、金属材料等,能够孕育衍生新产品新市场,催生新能源产业、新储能设备、新交通工具、新算力模型等,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至于优化组合的任务,则要由企业来承担。企业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对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优化组合,围绕特色优势,接受市场检验,争取效率效益最优化和市场份额最大化。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成。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最具创新活力,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又在为改革开放创造新的奇迹。优化组合的担当者还包括企业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企业家数量、企业家精神成正比。改革开放再出发,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之一。全社会必须更加尊重企业家,强化创新发展中的企业主体地位,在市场决定的资源优化配置中,让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新质生产力还依托全球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新质生产力坚持开放创新,反对闭门造车;着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全球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进而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全球创新成果与中国创新实践的优化组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生产效率的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有三个来源。一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有赖于技术创新;二要通过要素重组实现,有赖于制度变革;三要通过市场扩张实现,有赖于规模效应。三者依存互动,缺一不可,尤其是我们长期关注不够的市场扩张和规模效应。市场越大,生产规模越大,价格越低;生产规模越大,技术投入越多,性能越高;价格越低性能越高,商品的性价比越高,市场越大。
市场扩张的理想方式是全球化,目的在于规模效应最大化。当年的西班牙、荷兰,后来的英国乃至美国,其生产力发展的秘诀,首先是不惜一切代价把贸易推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就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通过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以性价比和全球化,走向了全球资源要素本土化和本土产品产能全球化。
总之,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征、以企业为主体、凭体系而强大,亟须生产性服务赋能支持。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有助于企业形成特色优势、加入体系分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产业创新市场化、企业关联全球化,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