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全作品」绞脸
2024-8-24 17:37 中生网核心提示: 过去女人为了漂亮,出门儿串亲,或者家中要来重要客人,提前打扮一番。让人有个好印象。穿件新衣服、新鞋。拾掇一下家里的东西,整整齐齐、亮亮堂堂的,有模有样。
所谓绞脸:就是把女人脸上的汗毛、茸毛绞掉。现代人恐怕很少知道这个名称的。大约六七十岁的农村人还有记得的。
回想起这个事来,母亲给别人绞脸的姿势、音容笑貌清晰记在脑海。
过去女人为了漂亮,出门儿串亲,或者家中要来重要客人,提前打扮一番。让人有个好印象。穿件新衣服、新鞋。拾掇一下家里的东西,整整齐齐、亮亮堂堂的,有模有样。像个过日的人家。如果没有新的衣服,就穿干净一点的衣服。实在没有点儿像样的衣服,就会去邻居家借件新衣服,显得体面。如果穿的破旧,出门迎人,大家觉得不光彩。说你家穷,不会过日子。儿子不好找媳妇,闺女难以找到好的婆婆家。除了衣服鞋帽以外,还要看个人的打扮。老百姓说得好:“即使驴屎蛋子外面光,也要发发亮。”这时,有事的女人,会找到能绞脸的人,甜言蜜语的求人绞脸。
绞脸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功夫活。在哪生活困难时期,都忙于生活、孩子又多,一般的人不愿给别人绞脸,怕耽误事。另外,会绞脸的人也不多,只有那些心灵手巧的人才会。
那时候没有洗发膏、没有香皂,更没有烫发之说。一个月洗一两次头就不错了。用肥皂一洗就完。抹脸的只有2毛钱一两的雪花膏。雪白清香。香粉是很难买得到的。绞脸前,就显得头发乱哄哄的,脸面不干净。只有修饰一番,才显得靓丽。
绞脸前,先把脸洗的干干净净的。已婚的女子把发髻盘的圆圆的,用网子罩住,整齐不凌乱,看上去很俊俏。年轻的女子要么扎两根短辫,要么是剪发头,显得英姿飒,青春无限。
来我家绞脸的人,提前说好。母亲洗漱完毕后,准备好绞脸的工具、用品,等待着。要绞脸的人来到后,坐在凳子上,母亲用一根红带子把被绞脸人的往后一拢,扎紧,面部搽上一层香粉,开始绞脸。搽粉的目的:一是为了面部白生、有香味。二是防止面部的汗毛被拔出以后发炎,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家中有香粉最好,香粉往脸上一搽,香气扑鼻,对于长期在农田里干活的人来说,白了一层,显得年轻、漂亮。那真是一粉遮百丑。那时候家中有粉的人很少。一是没有钱买,二是很难买到,有时候去县城吃,偶然能买到。一盒粉用一两年。平时舍不得用,更何况外人。没有给怎么办?就用捏白面来代替。
说起香粉,还要夸夸母亲。我姥娘家从前,做个小买卖,卖插花线、自制香粉、鞋帽等。有时候母亲回娘家时要一点香料和染料,做成不同颜色的香粉。留着备用。平时也舍不得用。只有姐姐们出门、防止风吹日晒时给他们一点,搽搽脸。邻里的女儿出嫁来绞脸时,实在没有粉,就拿出一点粉红色的香粉来。平时自己绞脸用白面代替。亲朋好友来绞脸时,大方的拿出来给她们用。那时我不明白,图个啥?现在才明白母亲的为人风格,那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母亲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是孩子们一辈子的老师。感谢母亲用行动影响了我们,才有了我们平时的善行,才有了感恩之心,才有了对生活的热爱。
绞脸的工具主要是两根线,先用两根粗线交叉成X型,两边分别套在自己的左右大拇指、食指上,把绞线紧贴着面部,大拇指和手指一张一弛,一上一下。靠撑开的两线把卷入线中的汗毛,细小的茸毛绞断,或拔出。先从眉头开始,逐渐向面部、下巴。绞脸姿势随之变化,有时面对面,有时侧着脸、有时仰着脸,也比较累人,绞完一个脸,不亚于干一场重活。母亲边绞边念叨:“一绞出美人,二绞赛貂蝉,三绞成仙女。”被绞脸人听的美滋滋的。母亲认真仔细,一点不能马虎,否者,让人笑话。一般人会说这是某某人绞的。好也出名,孬也出名。那就要做好它,这是母亲的原则,多费的功夫,也值得。绞完后,母亲拿着镜子让被绞脸人仔细看一遍,满意为止。绞完脸的人,恍如换了个人似的,面部又白又干净,漂漂亮亮,年轻了很多,成了大美人儿。照着镜子,喜笑颜开。
我们村里的大姑娘出嫁,大多数是我母亲绞的脸。儿女亲家相会,也没少帮了别人。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常客。母亲是来者不拒,百忙之中,挤时间也要帮助别人。总会让她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了绞脸效果好,一般白天绞脸,光线好,看的清楚,阳气旺盛。因为晚上煤油灯光太暗,看不清,绞不干净,很费劲。
现在再也看不到有人绞脸了。抹脸的物品愈来愈多。什么面膜,洗发精啊,高级奶油啊都有。修发、养发技术日新月异。香粉也不常见了。女人的年龄也不好猜测了。但女人爱美的本质没有变。
写下此篇,是对母亲的一个怀念,也是让人们不忘那段过去的时光。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