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文化

    崔西明:盗之圣者柳下跖

    2024-8-9 18:00 中生网

    核心提示: 兄弟二人可并肩称圣于时及世也!故作一联奉柳下跖为念,曰:盗亦有道兮彪炳千秋盗之圣矣,民当为本焉彰显万世民可贵也。

    在泰山地区的民间故事中,新泰有“柳下两兄弟,一王一圣人”的说法。圣人当然是指“和之圣者”柳下惠,王便是柳下惠的弟弟柳下跖。柳下跖,史称“盗跖”。他其实是一位揭竿而起、反抗诸侯暴虐统治的农民起义英雄。在正统社会的统治者眼中,反抗社会,聚众造反,便是非匪即盗且贼矣。故在历代史书中,柳下跖的义举行为受到污秽,称其为“盗跖”。

    人们通过阅读而得柳下跖之名的是《庄子》有篇《盗跖》。《庄子》之《盗跖》篇是以寓言的形式写的,似不应作为信史。然寓言是以世间万物(包括人)虚拟文中借以说理明义或借以讽喻时弊或彰人之聪愚的。柳下跖是名人,庄子借其名,推其事,因讳其真人实事,故曲折写去,以显其荒诞不经,以障时人眼目,免得人们对号入座对簿公堂。此中作文时下亦有之。然《庄子》是篇却把柳下跖誉为“心如泉涌,意如飘风”,“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且用穿越时空法,把与柳下跖晚生一百年的孔子摄去前往规劝,反被柳下跖严加指斥,致使孔子无言以对。
    柳下跖,姓展,名雄,因家居柳下(今新泰市西柳村),于是被称为“柳下跖”。他长得身材高大,目光如矩,声若乳虎,英姿勃发。其思想像喷泉一样不循渠道,意志像旋风一样不受束缚,英勇无敌,辩才足震群儒。《吕氏春秋·当务》载:“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妄意关内,中藏,圣也;人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备说非六王、五伯,以为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此乃“盗亦有道”之谓也。柳下跖所数多位圣君之过,且死后带金椎准备于九泉之下用来敲六王、五伯之头。足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理,足见其见识之深,磊落之胸,率真之性,真赤子也!
    又《史记·伯夷列传》载:“盗蹠……,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司马贞《索隐》:“‘蹠’及注作‘跖’,并音之石反。按:盗蹠,柳下惠之弟,亦见《庄子》,为篇名。”张守节《正义》则云:“按:蹠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天下大盗,故世放古,号之‘盗蹠’。”另,《正义》又引《括地志》云:“盗跖冢在陕州河北县西二十里。河北县本汉大阳县也。又今齐州平陵县有盗跖冢,未详是。”又,郭庆藩《庄子集释》释云:“李奇注《汉书》又云: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上有关柳下跖的史料至为淆乱,注家治丝而棼,莫衷一是。但从此可以反证,柳下跖确有其人,确是柳下惠之弟也,且与柳下惠信仰不同,性格炯异。再者,按《血脉图》一说,柳下惠乃盗跖之兄也。
    柳下跖义军驰骋天下,侵暴诸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使各诸侯国贵族闻风丧胆,大国入城,小国入堡,惶惶然不可终日。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有全新的思想理论。他反对奴隶主任意压迫、剥削、残害奴隶,过不劳而食的寄生虫生活的奴隶制度;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制度,不能不说是发自人民的心声,在当时应是罕见的先进思想,当是后世英雄的先声。对柳下跖这位传奇式英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而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却自有公道之评说。荀况就说:“盗跖吟口,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司马迁则称“其徒颂义无穷”。历代人民群众以柳下跖为骄傲,争相把柳下跖视为自己的老乡。仅其墓就有多座,如莱芜、历城、章丘以及山西平陆、临汾、河曲及陕西华阴县潼乡等。在泰山一带,更有不少柳下跖起义时留下的遗迹,如傲来峰上有义军的插旗石,峰东有大小校场,峰下有跑马场。新泰放城有柳下跖开凿的九龙口等。不仅如此,在新泰和泰安一带还传说柳下跖死后成了河神。每年春秋季节便驱他河之鱼于家乡的柴汶河,让乡亲们捕食。河神庙所供奉的河神就是柳下跖。无论在何地,只要是过河行船,船老大必高声动问,有山东老乡吗?众人答曰:有!如此则风平浪静,船行安全无恙。
    毛泽东对柳下跖便英雄相惜,推崇备之。他在《贺新郎·咏史》一词中就讴歌道:“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柳下惠与柳下跖二兄弟,虽信仰不同,类乎一事物之两极,然究其义理深处,却不能不说是殊途同归,同而不合。各忠其忠,各义其义,各惠其惠。而柳下跖所表达的民本思想,不能不说更胜一筹。因此曰:兄弟二人可并肩称圣于时及世也!故作一联奉柳下跖为念,曰:盗亦有道兮彪炳千秋盗之圣矣,民当为本焉彰显万世民可贵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