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生网-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 文化

    章太炎、陈独秀和詹蒙有渊源? 金华版《与妻书》让人泪目

    2024-8-2 15:16 中国新质生产力网

    核心提示: 近日,“革命儒生——章太炎与辛亥革命学生军展”在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市民可走进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临时展厅免费观展。

    一部辛亥史,半部在江南。因为章太炎与詹蒙,余杭与武义两地共同纪念一段辛亥革命的历史。两座城的缘分,延续百年。每一笔,历史都会记住。

    近日,“革命儒生——章太炎与辛亥革命学生军展”在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市民可走进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临时展厅免费观展。

    据悉,本次展览由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章太炎故居纪念馆携手武义县詹蒙英烈纪念馆共同承办。武义、余杭两地政协、文旅局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今年是章太炎诞辰155周年,章太炎与詹蒙有什么样的渊源?1903年,章太炎等在《苏报》上吹响号角,发出《倡学生军说》,疾呼广大青年要以“发扬尚武精神以造一新中国,使吾汉族永享无穷之幸福”为奋斗目标。

    各地响应章太炎等人号召,纷纷建立学生军,全国共出现了60多支学生军队伍。在杭州,青年学子詹蒙、陈果夫、朱镜宙等都以章太炎等为师,积极参与宣传民主救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组织同学投身革命,奋战在各地,而詹蒙领导的学生军是其中的佼佼者,并在武昌起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01

    一封家书、一个饼模,背后是一颗拳拳报国心

    詹蒙,字仰高,号养轩,1892年出生于宣平县石浦村(今属武义县)。1911年浙江陆军小学堂毕业,同年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并加入同盟会。

    今日死且不暇计,何恤一耳。”这是1911年詹蒙在阳夏保卫战中留下的敢死绝句,他在左耳中弹后继续投入战斗,后又头部中弹,血洒战场,壮烈牺牲。

    据史料记载,1912年10月,浙江省迎回南京阵亡浙军将士及詹蒙、王卓遗骸,与光复杭州牺牲烈士,合葬于杭州孤山东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

    展览中,展出了来自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所藏詹蒙遗物51件,包括遗像、宗谱、家书、共和饼模、祭器、书篮、挽联、书信、题词、匾拓等,遗物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兴趣。

    辛亥义士林觉民曾写下一封《与妻书》,家喻户晓。那一年,詹蒙也写下一封《禀父书》,百年前的这封家书让人泪奔,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父亲大人:

    膝下禀者男游杭四载,所费银钱实多,大人之汗血,而大人之望于男者,因切而且深矣。然而时丁厄运,中原逐鹿,人心思乱,揭竿而起者随处皆是。男既为军人,不能不从事于戎马,惟兵凶战危,不能料其必胜,亦不能预知不死。万一男能出九死于一生,则当再养大人而尽孝道。不然,若从此久别,则四弟长大尚足以奉养父母而嗣后也。徜男得天之佑,蒙祖宗之庇,尽国民之义务,实亦终身愿也!

    父亲阅男书,可以无生怨泣。盖死生有命,人必有一死,况死中可以求生也。男此行矣,至于所在,则堂堂中国随地可以立足。嗣后再行禀明,敬请福安。

    九月初二日,男炳昌敬呈

    这封家书,詹蒙写于1911年10月23日,正是在武昌起义胜利前夕写给父亲的。根据詹宣武的解读,信中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同时也表明了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在家书中,詹蒙说自己作为一名军人,不能不投身于战争,但战争是危险的,他无法预料自己是否能活着回来。如果能侥幸存活,他会再次回家尽孝道;如果不幸牺牲,希望四弟能长大成人,奉养父母。最后,他请求父亲不要怨恨他,并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终身。这封家书不仅展现了詹蒙对家人的深情,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有参观者感叹,这封家书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样,都写得很有水平,为大我舍小我,读之令人感动。

    詹蒙牺牲后,家乡百姓在詹蒙幼年启蒙地詹氏宗祠召开追悼会并设祠纪念。这座英烈祠距今有百余年历史,它与其他宗祠不同的是,一般的宗祠柱上、梁上牛腿雕饰基本是花鸟鱼虫、琴棋书画,而詹氏宗祠内其中两根柱子上的牛腿雕刻的,却是骑着高头大马的辛亥革命学生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本次展览展出的一些宗祠里用的碗、碟、壶、盏、烛台、瓦片砖雕上,都雕刻着具有时代特色的“共和双旗”,或写着“国魂”“成仁”等文字,难得一见。

    现场还展出了一个木制共和饼模。这是石浦村特有民间制作糕点印模,一般民间制作糕点印模雕刻各种象征福禄寿喜的吉祥图案,而石浦村詹蒙英烈纪念馆共和饼模则雕刻辛亥双旗,中间嵌“共和”二字,构图简洁,雕工细腻,线条清晰,而且寓意深远,有强烈的时代感,是见证推倒封建王朝、民主共和建立的重要纪念物,展现了人们对民主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配合此次展览,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与詹蒙英烈纪念馆共推文创糕点,还原了武义当地的这款共和饼,饼上印有“辛亥双旗”,并嵌“共和”二字。

    展厅里,有一块烈士“毅魄英灵”匾额赫然醒目。这是1926年由时任民国浙江省政府省长夏超亲笔题赠的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匾额四个大字中,“魄”字少了一撇。“寓意是詹蒙在战场上因头部中弹而牺牲的。”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负责人詹宣武说。

    02

    不但受到章太炎思想影响,还受教于陈独秀

    《禀父书》中,开头提到“游杭四载”,正是詹蒙在杭州求学的四年,亦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詹蒙那一颗拳拳报国心,令浙江军界人物来伟良十分欣赏,后者推荐并资助他到浙江陆军小学堂读书。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舞台中央。

    “在杭期间,詹蒙受教于陈独秀。”詹宣武说。陈独秀曾来杭州多次,特别是1909年那一次,不仅时间较长,故事也最多。那一年,是詹蒙入学浙江陆军小学堂的第三年,陈独秀受聘该校任历史地理教员。在任教期间,陈独秀不仅关心时势,还积极宣传革命,为革命培养人才。他支持学生成立中国同盟会外围组织——襄义社,常与社员谈论时政,陈述救国大计。詹蒙、王卓等同学率先加入该社。

    詹蒙在校期间,还和同学陈果夫等人一同筹建中国同盟会陆军第四中学分部,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曾写下《同学詹蒙生平事实》一文,文中高度评价他的这位老同学:“与君同在陆军小学,君虽沉默寡言,然而对国家民族危难深为忧虑。同盟会同志在陆小有襄义社的组织,君慨然加入,许身大义。”

    武昌起义后,浙江新军立刻响应,陆军小学堂成了当时革命党人的通信联络机关。陈独秀还写下多篇革命檄文,其中一篇交给了陆军小学队长周亚卫和新军排长高文蔚,二人把文章贴在了城内鼓楼门一侧,使得“省垣官吏闻之悚然”。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一款木制墨盒,是詹蒙在浙江陆军小学堂念书时,老师刘三送给他的。上面有刘三提款“象贤”二字。刘三何许人也?他是当时江南一位有名望的文人,与陈独秀同在陆军小学教书,关系甚笃。1903年初,刘三远赴日本留学,结识了陈独秀、苏曼殊、邹容等人,他与邹容立盟誓结为挚友,共同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前身——兴中会,从事反清革命宣传。

    在杭州期间,陈独秀与刘季平(又名刘三)、马一浮、谢无量等人,常常游走于杭州的湖山之间,并写了大量的诗作。可谓“徜徉于湖山之间,相得甚欢”,杭州的这段日子可能是陈独秀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就如他写给诗人苏曼殊的信中所言:“去年岁暮,再来杭州,晤刘三、沈君默……仲别公后胸中感愤极多,作诗亦不少……”

    詹蒙在浙江陆军小学就读时,学业优秀,曾获得银质奖章。“而且,他就是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受到了章太炎进步思想的启发。”詹宣武说。

    1903年,章太炎发表《倡学生军说》,呼吁“只有把奴颜向外、鬼脸向内的清廷推翻,才能救今日之将亡,使中国迈入独立富强的道路”。在浙江陆军小学堂内,学生们纷纷传阅章太炎作序的《革命军》《民报》等进步刊物。章太炎革命思想引导着詹蒙等青年学生,争做共和民主急先锋。

    于是,詹蒙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他与王卓、季亮、陈人伟等有抱负的青年学生一起,加入革命军。临走前,他给父亲写下了这封《禀父书》,信中写道:“尽国民之义务,实亦终身愿也!”

    03

    把辛亥革命英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

    詹宣武是詹蒙的同乡,和村中詹姓同族的孩童一样,是听着詹蒙的英勇故事长大的。10多年来,詹宣武一直致力于把詹蒙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10年,詹蒙档案入选《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

    “对詹蒙熟悉的人不少,但对学生军了解的人不多。”作为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负责人,詹宣武对詹蒙及学生军的研究已有10多年。“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近些年,我们在武义县政协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走进绍兴、杭州等地作文史交流,联合相关纪念馆、博物馆办展,深入挖掘地方文史,发挥以史育人作用,为振兴乡村文旅尽绵薄之力。”

    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位于武义县三港乡石浦村,为武义县首批民间特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城区·武义县政协文史共享联盟基地、金华市和武义县关工委教育基地。近年来,该馆积极探索乡村馆与绍兴、杭州、金华等地进行馆际间宣教和研学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场馆+特展+学术+合作+基地+产业”的新格局。

    “此次展览聚焦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将辛亥革命学生军英勇奋斗事迹内容陈列展览,以学术研究与史迹展览为主,在积极探索国有博物馆与乡村博物馆交流宣教和研学新模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余杭和武义两地的红色文化交流。”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主办方还推出了一条辛亥革命学生军主题研学路线。以杭州市余杭章太炎故居纪念馆为起点,跨绍兴、金华等地,串联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杭州市章太炎纪念馆(现属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绍兴大通学堂、金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武义县刘耀勋烈士陈列馆、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等。


    最新文章